寫在留學路上: 大學、留美、成長

2021 我做最好的 5 個決定

Andrew Chuang 莊承翰
10 min readJan 17, 2022

此文啟發於這篇文章,作者是一位我很尊重也很要好的朋友!

Photo by Jeremy Huang on Unsplash

(這篇文前面講比較多我對於決定的看法,歡迎直接滑到第一個決定那邊)

我們生活中有95%的時候,是由潛意識去幫我們做決定的。從早上起來的早晨儀式,到搭公車或捷運通勤,或是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對一個人的感情,很多時候,我們其實都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

話雖如此,你可能會不禁意開始懷疑:如果潛意識確實控制我們生活的決大部分,那為什麼不同的人可以活出有著雲泥之別的人生呢?

我想,(除了一些無法改變的天時地利)大概就是取決於每個人在一天、一個月、一年當中,做出的幾個很重要的決定。不過在進階的講述我自己在這一年當中所做過的大決定之前,想跟大家分享我是怎麼去歸類不同的決定。

Everyday Decisions, Life Decisions, Goal-oriented Decisions

每天的決定、人生道路的決定、目標性的決定。

第一者,指的是每天做的小決定,蛋餅還是蘿菠糕?上課還是睡覺?要勇敢跟旁邊的帥哥搭訕還是乖乖的做自己的事?這些小決定雖然看似不重要,而且常常是習慣性地(潛意識)行為,但每天日積月累,很可能促成一個人的成敗。假設有兩個人,一個決定每天運動30分鐘,另一個每天吃一包零食,一年後,兩者的體能上的差異,一定有目共睹。這告訴我們培養好習慣的重要。

第二者,指的是長長人生道路上,作為轉捩點的決定。決定放棄電機系,重考一年;決定選擇出國唸研究所;決定要辭掉工作,環遊世界。基本上,這類別的選擇,不是二擇一,就是多澤一,一定有必須放棄的機會成本。

前兩者很容易解釋,大家普遍也都經歷過。

最後一個比較複雜,指的是自己給自己設得目標與期待。可以分為外在及內在的目標。外在的目標性決定可能是要找到一份暑假實習,可能是要參加這個商業競賽、找一些朋友去旅行。內在的目標性決定可能是決定培養某個習慣、訓練自己的英文口說能力等等提升自己的目標。

我會說這類型的決定比較複雜也是因爲它很可能會影響你的 Everyday Decisions 與 Life Decisions。決定要培養早睡早起的習慣(Goal-oriented),你可能因而決定今天不打電動打到三更半夜了;決定要成為不畏懼挑戰的追夢者(Goal-oriented),你可能會因而決定休學一年去背包客旅行(Life Decision)。簡而言之,Goal-oriented Decisions 有潛力去塑造你的人格特質及價值觀,也因而影響你所做大大小小的決定。

好了,話不多說,以下是2021 我做的五個最好的決定。

Photo by Tarryn Myburgh on Unsplash

1. 選擇放棄 Minerva,而去 Berkeley

這是我人生目前做過最困難的 Life Decision。回想起來,當時選擇離開薇閣小學,去唸公立的金華國中;選擇放棄建中,又回到了薇閣的國際班來追尋出國夢,我其實自己都心裡一直都有個答案,只是得去說服家人跟朋友罷了。反之,去年四月的我,真的不知道 Berkeley (世界第一的公立大學)跟 Minerva (比哈佛難進的未來性大學)當中,哪一個比較合乎自己的價值觀及未來走向。

我就不在這裡加以贅述 Minerva 是怎麼樣的一個學校(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寫的這篇文章 ),我來簡單分析當時的我是怎麼做出決定的。

  1. 將優劣勢做分類
  2. 釐清優先順序

為了分類優劣勢,學校我透過網路上的資料、學長姐的分享等管道去把兩個的優劣分類,我當時列出了20多個考慮的面向:Location, academics, instruction style, connections, campus resources, wellbeing, personal values…

釐清優先順序,再把每個面向排列優先順序、比重,然後比較。這樣做出來的決定可以考慮到自己感性以及理性的層面,並用相較客觀的角度去找尋平衡。最後,選擇 Berkeley 的原因包含廣闊的校友人脈、龐大的資源(創業、學習、活動、實習)、地點優勢,之所以很看重這幾個因素也是因為知道這些因素能夠帶給我更多成長、發展、學習的機會,或這說:

我選擇了那個能夠讓未來的我有更多選擇機會的選擇。

事實也證明如此,灣區太多厲害的人了,太多可以參加的活動、比賽、專案。Sam Altman 就說過大學最重要的兩件事是要跟聰明的人混在一起,然後做各種有興趣的專案。Berkeley 可以說是魚與熊掌兼得了!

不過當然我也不可能所有的時候都這麼覺得。學期中,每逢考試壓力大時,就不禁會羨慕Minerva 沒有考試的教學模式;每次打開 IG 看到 Minerva 的朋友又到了一個新的城市、吃道地的美食、體驗異地的文化風情,也會開始厭倦北加州的寂寥;每次上通識課感到無聊,想放空時,又會想到Minerva小班體制跟其提倡的翻轉教室。不過,也就是因為當初有分析過自己的優先順序,才能夠清楚地在這些情況下提醒自己來Berkeley 的理由。也因為不斷地提醒自己,所以意識到現實的我與自己的願景還有好大一段距離,這個距離所產生的動力(Creative Tension)就像是橡皮筋的彈力未能,每天激勵我往願景的方向一步步向前。

2. 學習寫程式

2021暑假之前,我幾乎沒有碰過程式,也一直認為自己想走商業方面,不需要會寫程式。沒想到,從一個想爲自己高中做的一份校友所在地圖的想法,激發了我從0開始,學寫程式的旅程。慢慢邊做邊學,也跟幾個有經驗的朋友寫了一個有模有樣的台灣國際生網站:我們除了搜集歷屆校友的資料彙整到一個動態地圖,還製作出一個可以寫部落格的平台。

學期之中,也上了第一堂CS的課,這堂課(對我而言)有著非常重的課業、爆炸難的考試、做不完的作業跟專案。不過,最後居然壓線拿到班平均的分數級別,倒是覺得努力有得到收穫。

從中,我領悟到兩件事情。

一、深度工作(Deep Work)的重要。全心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面,尤其是理科這種燒腦的科目,並控制自己不被外在的各種瑣事(手機訊息啦、想看看NBA的慾望啦)打斷的能力非常之重要啊!

二、重新成為菜鳥的勇氣 The courage to become a novice again and again.

上述這句是擷取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的一篇叫做 “Learning How to Learn” 的文章,當初讀到這句時,就感到無比的共鳴。原本認為程式語言像是一個黑暗的箱子,完完全全對它一無所知,其中還摻雜著一抹恐懼,到現在,幾個月後,至少熟悉 Python, HTML, CSS 的初級程度,真的沒有想像的困難。沒錯,這確實需要一點勇氣跟好幾十、幾百個小時的用功,不過像這種對自己的投資,一定值得!

3. 為自己生活自理:煮飯、洗衣、投資

其實,出國留學,我本來最擔心的一件事是生活自理的能力。不只是因為新的環境的關係,原本很多家人會幫忙的地方,大學之後就得自己的責任了!

進入了美國大學的新競技場,原本的朋友與人脈、熟悉的大台北地區、熟知的學習環境與資源,馬上在一趟12小時的機程中,無情地消逝而去。不過就像是上述提到的那句話: The courage to become a novice again and again. 突破自己的心魔,大該是最困難的第一步。

第一次洗完衣服才發現自己原本的擔心多麽可笑;第一次在沒有親愛的媽媽指導下下廚,才體驗到為自己煮飯的樂趣與成就;第一次投資股票、比特幣才意識到自己得開始對爸媽給予的財務全權負責。

Photo by Louis Hansel on Unsplash

4. 跟幾個摯友多聊天

這是從一個大學的朋友身上學到的一件事情。標題中的 “多聊天” 就是指無聊的時候、有空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即興並主動的跟幾個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聊聊,上學期畢竟還是我大學的第一學期,所以最最最知心的朋友還是在台灣或是在世界各地留學為主。這種沒有預先安排好的談天說地,我發現對我自己的心情跟整體快活程度有很大的影響。

因為知道雙方只要一有事想聊、問題想請教、需要點建議的時候,基本上大概至少都會有一個摯友是剛有有空的,而且畢竟是很熟悉也能夠一起成長的夥伴,所以每次聊,不只心情會好不少,可以聽聽對方的一些看法,也能分享兩方最近的生活中的奇聞軼事。

哈佛曾經做過一份長達五十年的研究,研究人們如何過一個快樂的人生,結論其實很簡單:Good relationships leads to a good life. 只要跟家人朋友保有好的關係,就能活出快樂的人生。這當然是建立在能夠吃飽睡飽的前提下,不過我想,你我應該不至於沒有金錢或能力餵飽自己的肚子。我個人認為,人生當然還是有別的需要在乎的事情,不過, Relationships 真的跟生活品質有很大的關連!

Photo by Amir Hosseini on Unsplash

5. 拼了命參加各種的活動

高中的我,透過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認識人,找到了辦理 TEDx 的夥伴、找到了學生組織 GenZ Taiwan 的合作單位、也因而建立了不少深厚的友誼。管他是社團活動、主題式工作坊、或各種社交場合,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對主題是否有深度的了解,有興趣就參加就對了!

參加活動有什麼好處呢?認識比你還強的人;更深入了解一個議題、組織、領域;訓練社交及問問題的能力;當然有的還有免費的飲料食物啦!

2022 的新展望

具體的目標與期望培養的習慣,就等到明年過完,再和大家分享我的進度。不過,我在2021最後一天的時候,給自己創了一個 Purpose Statement:

To be the protagonist who goes through the storms again and again.

我是一個迪士尼粉,尤其喜歡 Frozen 。Frozen 2 裡面,有一段我印象特別的深刻:Elsa 為了去找尋自己生命中的答案,哪怕天打雷劈、驚濤駭浪,一而再、再而三地往自己夢想前進的畫面。

我想人生就是這樣吧!每天不段的為了自己的目標,增進自己、磨練自己、挑戰自己,才能真正地闖出暴風雨,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彩虹~

Sometimes, you gotta go through the storms to meet the rainbow!

⛈️🌩️🌨️🌧️🌦️🌥️🌤️🌈

謝謝你,看到最後的讀者

如果你跟我一樣,很喜歡嘗試新東西,現在可以馬上:

  1. 按住Medium拍手鍵超過十秒,(不用錢,更會有神奇的事情發生!)
  2. 綠色按鈕那邊,幫我拍手5下,只要花10秒鐘使用 Google 或 FB登入(不用錢,就能讓LikeCoin 基金會給予我回饋!)
  3. 或是你也可以立刻跟我說聲Hi~

我的聯絡方式與網站:FB // IG兼寫作 // YouTube // Linkedin

--

--

Andrew Chuang 莊承翰

Taiwan • Berkeley CS 🐻 I love people, art, tech, and their dance together~ 我喜歡做白日夢,也常常傻傻的嘗試去完成它。 曾經營學生組織(GenZ、TEDx)